江詩丹頓於1755年創立,堪稱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製錶品牌,至今從未停止生產。專業技術、創意和製錶作品的歷史綿延270年。如此豐厚傳承,結合傳統與創新理念,包括無數在不同時代留下印記的時計和機芯。
追至極致卓越
江詩丹頓不僅為使用者報時,還一直致力結合雋永傳統與尖端創新元素,融會精湛製錶技藝與精美設計。270年來,江詩丹頓精益求精,確保每一枚腕錶都是曠世傑作。

270年來的BELLE HAUTE HORLOGERIE高級精湛製錶理念
機刻雕花一直是江詩丹頓設計理念的代表元素。
這款1780年問世的懷錶是江詩丹頓最為古老的私人藏品,其錶盤及錶殼上飾有精細的機刻雕花。
雕刻和機刻雕花黃金懷錶,具有壓印和機刻雕花銀色錶盤 - 1780年

270年的創意和創新
18世紀初,結合機械科學與聲學原理的報時腕錶問世,可在黑暗中報時。它是江詩丹頓傳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這款二問報時懷錶展現江詩丹頓在複雜時計和工藝上的精深造詣。錶盤上的機刻雕花裝飾,與懷錶的複雜機械構造相得益彰。
機刻雕花粉紅金二問報時懷錶,具有磨砂和機刻雕花銀色錶盤 - 1817年

270年藝術工藝
從一開始,江詩丹頓就極為重視藝術工藝,旨在創製賞心悅目、技術上無可挑剔的腕錶。
獵人式懷錶為精通雕刻、機刻雕花、琺瑯彩繪或寶石鑲嵌藝術的工匠提供特別的表現空間。
雕刻黃金獵人式懷錶,具有雕刻和機刻雕花銀色錶盤 - 1819年

270年精湛技術
日期功能懷錶首次出現,可追溯至Jean-Marc Vacheron於1755年創立工坊的早期。數十年後,在Jean-Marc之子Abraham Vacheron的領導下,複雜功能的範圍不斷擴大。
這款1824年問世的懷錶,是首批在白色琺瑯錶盤上設置日期指針的腕錶之一,錶盤上有12個阿拉伯數字,並設有分鐘刻度外圈。
機刻雕花黃金懷錶,配有上鏈鑰匙,具有琺瑯錶盤 - 1824年
藝術工藝的守護者
江詩丹頓不斷追求藝術之美,憑此發揚其鐘錶工藝。自創立以來,江詩丹頓一直熱愛藝術工藝,引領藝術工藝與風格和設計趨勢並進,將寶石鑲嵌、機刻雕花、琺瑯和雕刻融入江詩丹頓的創作基因。

琺瑯
琺瑯藝術需要在金屬基底(銅、銀或金)上用精細的畫刷塗上玻璃狀的粉末。層層透薄的顏料經連續燒製,令顏色固定。從16世紀開始,製錶師運用各種琺瑯技術創造光彩奪目的藝術品。琺瑯雖然容易因撞擊受損,卻是幾近無法改變的材質,色彩鮮明,堪作腕錶的珍貴裝飾。
黃金跳時顯示懷錶,具有內填琺瑯和機刻雕花錶盤 – 1829年

雕刻
腕錶上的雕刻最初旨在減少眩光,此後,這項藝術利用浮雕或凹雕在腕錶的各個部位呈現變化萬千的裝飾,並經人手倒角和拋光。雕刻通常與其他藝術工藝結合,如寶石鑲嵌、機刻雕花和琺瑯。
這枚1922年的作品,源自雕刻師的真正黃金時代——18世紀末的雕刻腕錶偉大傳統。錶背飾以線刻藤蔓葉子圖案,邊緣則綴以琺瑯飾紋。
雕刻和琺瑯黃金懷錶 – 1922年

機刻雕花
機刻雕花即將材料移除,雕刻出非具象、一般是重複的圖案。這些圖案規律而抽象,使機刻雕花與具象雕刻區別開來,至今仍然由人手使用特別機器製作。江詩丹頓的機刻雕花大師使用年代久遠的機器,有的可追溯至19世紀。
這款黃金腕錶具有精緻的黑色機刻雕花錶盤和雙倒角錶圈,盡顯經典製錶風格。
黃金腕錶,具有黑色機刻雕花錶盤 – 1953年

寶石鑲嵌
寶石鑲嵌是指在底層物料上鑽出一個鑲座,鑲座因應寶石調整,再將寶石固定。寶石鑲嵌技藝——珠式鑲嵌、包式鑲嵌、爪式鑲嵌、槽式鑲嵌、雪花鑲嵌、隱秘式鑲嵌——會根據所需的美學設計而有所不同。
「晚禮服」珠寶腕錶的錶圈鑲有18顆明亮式切割鑽石和10顆欖尖形切割鑽石,呈現悅目的花卉圖案,纖細的錶鏈鑲有40顆明亮式切割鑽石。
鑲嵌寶石的白金珠寶腕錶,具有整合式錶鏈、太陽放射紋銀色白金錶盤 – 1964年
勇於創新的開放精神
在拓展國際市場的同時,江詩丹頓亦兼容並收多樣化的文化、生活方式和傳統。這種開放的態度可見於各款時計,作品呈現主要的風格趨勢、裝飾藝術特有的技術,以及各大洲的歷史。

創意視野
江詩丹頓透過創造非凡的藝術時計,表達其對世界的開放眼光和多樣性。
這款「Secret」珠寶腕錶採用吊墜形式,是江詩丹頓罕見的 「聖甲蟲 」錶款之一。兩片黑色和綠色琺瑯翅膀鑲有玫瑰式切割鑽石,翅膀打開後露出白色琺瑯錶盤,錶盤上的雕刻圖案延伸至錶殼邊緣,形成聖甲蟲的身體。
「聖甲蟲」吊墜錶,黃金、琺瑯,鑲有鑽石和紅寶石,具有琺瑯錶盤 – 1910年

鐘錶探索之旅
江詩丹頓的理念,為從歷史、藝術實踐和文化汲取靈感的工匠提供豐富的發揮空間。
這款腕錶為江詩丹頓1921年與Verger Frères共同創製。裝飾呈現裝飾藝術風格,以大明火琺瑯描繪一個駕著戰車的有翼神祇,周圍環繞著蛋殼色背景希臘鑰匙圖案飾紋。
黃金八角形懷錶,具有銀色錶盤 – 1921年

旅行之趣
咆哮的二十年代 (Roaring Twenties) 迎合全新的外觀品味。橫越大西洋的遊輪和瀰漫異國情調的目的地,擁有神奇的吸引力。旅行腕錶成為必備之品,而江詩丹頓亦勇於接受挑戰。
這款裝飾藝術風格的幾何圖案腕錶是經典的「驚喜」腕錶之一,對旅行者非常實用。江詩丹頓與在腕錶藝術裝飾領域以創意聞名的Verger Frères合作。成品極為纖薄,搭載9.94法分機芯,錶殼設有名為「La Captive」的活動擋板 (百葉窗)。
黃金和白金百葉窗式座檯錶,具有銀色錶盤 – 1929年

致力於藝術和文化
「Métiers d'Art藝術大師」系列表達了江詩丹頓對世界各地和歷史上的藝術和文化的重視。
該系列腕錶向日本古老的「蒔繪」藝術致敬,即在黑漆背景上灑上金粉或銀粉,以創造傳統圖案,是一種非常精細的工藝。2010年至2014年間共推出三個系列,最近的系列以四季的自然之美為主題。
Métiers d'Art藝術大師系列 - La symbolique des laques - 「花見月見雪見」白金腕錶,具有鏤空和蒔繪漆面錶盤 – 2014年
走在製錶業最前線
江詩丹頓不懈追求精準,一次又一次突破鐘錶複雜功能的界限。兩個多世紀以來,江詩丹頓不斷探索製錶的各個領域——從陀飛輪調節裝置到天文顯示,從報時腕錶到計時腕錶均有涉獵。

天文
20世紀初,超卓複雜功能腕錶大受收藏家歡迎。身為少數擁有專門製作高級複雜功能懷錶工坊的錶廠之一,江詩丹頓締造了鐘錶業的黃金時代。
在這段時期,江詩丹頓創製多款傑出時計,例如這款獵人式懷錶,其特色在於帶有測速刻度的單按鈕計時功能、天文萬年曆和三問報時功能。
獵人式粉紅金懷錶,設有三問報時功能、計時功能和萬年曆,具有琺瑯錶盤 – 1901年

天文台錶
憑藉屢獲製錶獎項所贏得的精密計時聲譽,江詩丹頓決定推出一系列可供日常使用的精密時計。
Chronomètre Royal系列誕生於1907年,當時江詩丹頓推出一款高度精準的懷錶,並為其名註冊商標。最初的設計旨在抵禦南美洲的氣候,早期款式採用堅固的防水錶殼,以保護機芯免受灰塵和濕氣的侵襲。
「Chronomètre Royal」黃金懷錶,具有琺瑯錶盤 – 1907年

報時腕錶
三問報時腕錶在製錶界獨樹一幟,利用機械和音樂兩方面的專業技術,帶來清晰準確的聽覺效果。在整個20世紀,江詩丹頓都在創作這種享負盛名又充滿挑戰性的複雜功能腕錶,往往更要兼顧超薄尺寸的限制。
這款37毫米鉑金腕錶堪稱傑作,結合優雅外型和豐富嘹亮的13法分JMV機芯,厚度僅為3.25毫米。
鉑金三問報時腕錶,具有銀色錶盤 – 1955年

超薄製錶
傳統上,超薄算不上複雜功能,因為這不會增加額外的功能。然而,它確實涉及一定程度的複雜性。隨著腕錶的興起,20世紀被視為超薄時計的黃金時代。
這款超薄腕錶是意大利收藏家暱稱為「Disco Volante」腕錶的懷錶版本。錶殼採用斜面設計 (又稱為「刀緣錶殼中央」),可突顯1003機芯的纖薄輪廓。
「Disco Volante」黃金懷錶,具有太陽放射紋鍍金錶盤 – 1959年

計時腕錶
從19世紀初開始,航空、軍事和體育競賽的發展,令大眾對最初用於天文觀測的精確短時間計時腕錶的需求迅速增長。江詩丹頓充分參與這方面的發展,並於1874年推出第一款計時腕錶。
這款雙計時錶盤計時腕錶採用銀色錶盤,配備測速刻度和測距刻度,比例均衡,完美對稱。腕錶搭載492機芯,該導柱輪機芯以可靠性和準確性著稱。
黃金計時腕錶,具有太陽放射紋緞面銀色錶盤 – 1967年

特別顯示功能
江詩丹頓對精湛技術和美學的追求推動無窮無盡的實驗。江詩丹頓於19世紀初開始設計具有跳時顯示的懷表,其中最著名的是「視窗式」懷錶,12點鐘位置的圓盤以遞增方式顯示小時。其後更創製具有逆跳顯示的腕錶,顯示會在到達終點後回彈,而非繞著錶盤轉一圈,因此得名。
「跳時」複雜功能可搭配「神秘」分鐘顯示,如1995年推出的型號43040,靈感源自1920年代的時計。
跳時腕錶,設有神秘分鐘顯示,鉑金材質,具有銀色機刻雕花錶盤,1995年

陀飛輪
陀飛輪於18世紀開發,對於白天垂直佩戴於口袋中、晚上水平置於桌上的懷錶,是不可多得的解決方案。陀飛輪設有一個框架,內含機械腕錶的兩個關鍵部件:擒縱裝置和擺輪游絲。框架以其軸心為中心旋轉,充當第四個 (秒鐘) 齒輪,以抵消重力施加於擺輪的拉力。
兩個世紀後,江詩丹頓將其「Malte」系列的酒桶外型與此類機芯搭配,如這款具有藍寶石錶盤的鉑金腕錶,展示了裝飾精美的鏤空複雜機芯。
Malte酒桶形鏤空陀飛輪鉑金腕錶,雕刻機芯,設有動力儲存顯示 – 2014年